7月30日,由浙江省教育厅主办的“2023年浙江省高职院校教学能力比赛”圆满落幕。经过激烈角逐,我校取得突破性成绩:我校推荐的7个参赛作品喜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本次获二等奖的团队由来自智能建筑学院的陈惜墨、蓝美娟、华婷婷、王子超四位老师组成。该团队凭借优异的成绩成功拿到省赛决赛入场券,代表我校出征2023年浙江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决赛。这也是历年参赛中,我校教学团队首次入围决赛。
本次比赛中,创意设计学院的孔国琴、许鸿飞、徐颢璞、陈文格团队和人工智能学院的陈汉伟、邵佳靓、戚梦瑶、张大力团队的作品均表现突出,为我校再添三等奖2项。在本次比赛中,我校教学团队首次入围决赛并获二等奖,取得历史性成绩突破。
▲二等奖得主:智能建筑学院教师团队, 右起依次为:陈惜墨、蓝美娟、华婷婷、王子超。 ▲三等奖得主:创意设计学院教师团队, 右一:陈文格,右二:徐颢璞,右四:孔国琴,右五:许鸿飞。 ▲三等奖得主:人工智能学院教师团队, 右起依次为:戚梦瑶、邵佳靓、陈汉伟、张大力。 喜上添喜的是,为取得更高奖项的突破,团队中蓝美娟老师在参加本次浙江省赛的同时,还与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团队合作,参加了2023年青海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并在比赛中以专业二组排名第一的绝对优势拿到国赛入场券。 ▲我校教师蓝美娟与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教师合作的作品入国赛 更高奖项的突破,更大舞台的抵达 教学能力大赛是目前职业院校教学系列比赛中难度最大、含金量最高的赛项,我校此前的最好成绩为省赛三等奖,尚无缘决赛。而此次成绩的突破,既是我校教师参加该赛项以来取得的历史最好成绩,实现了获奖层次的新突破。根据比赛规则,团队于7月28日-7月29日赴金华代表我校参加了省赛决赛(现场赛),站在更高、更大的舞台上展示了安防好课堂。 解密教学能力大赛为何如此重要 在职教圈里,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被誉为职教界的“奥斯卡”,其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作为一个教学类的比赛,它集具“比赛难度大、比赛周期长、奖项份量重”三大特质于一身,牵动着无数职教人的心。本次来自全省48所高职院校的310个作品参赛,决赛入围率仅为30%,“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1.比赛难度大:这是一场团队赛,要求2-4人的教学团队参加;比赛内容多且形式复杂,参赛团队既要准备12-16个学时的教案、5000字的教学实施报告、课程标准、教材说明、人才培养方案等数份图文并茂的教学材料,每位教师还要录制1个教学视频。 2.比赛周期长:在教师发展中心的精心组织下,经过学院推荐、学校初赛、复赛层层选拔,截止省赛初赛团队尚要经历8个月的磨砺。因此,老师们常常笑称“光阴如梭,一年只够参加一个比赛”。可见,单就赛程而言,大赛也体现出了它“熬人”的本领。 3.奖项份量重:根据《浙江省教育厅 浙江省财政厅关于组织开展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群建设工作的通知》(浙教职成〔2020〕45号)要求,教学能力大赛被列入双高院校创建的关键指标,成为反映学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关键业绩之一,因此各高职院校都十分重视该赛事。日趋激烈的竞争,使比赛的难度逐年加大,奖项的份量也更加被看重。 揭秘我校此次成绩突破的成功“秘诀”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此次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全体参赛教师的辛勤汗水,同样也离不开学校、相关部门、各二级学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在备赛、参赛过程中,校长戴海东亲自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多次听取比赛进展汇报,指导实战演练,为教师鼓舞士气,为作品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意见,为参赛教师鼓舞士气,成为团队坚强的后盾。 ▲教学督导处(教发中心)邀请 校内外专家为团队进行赛前辅导 ▲教学督导处(教发中心)邀请 校内外专家为团队进行赛前辅导 ▲我校教师团队参加2023年 浙江省高职院校教学能力比赛决赛 为了取得关键成果的突破,教师发展中心多方调研,锐意改革创新,新出台了《关于鼓励教学能力大赛的暂行规定》,从课时、经费、奖励等多方面保障教学团队的比赛需求,使团队能够轻装上阵,极大地激励了教师的参赛积极性。同时,扎实做好备赛管理与服务,打出线上线下混合辅导、专家一对一、封闭集训等备赛“组合拳”,邀请省内外专家评委9人,开展备赛辅导38场次,决赛期间更是组织了为期10天的集中训练,全力保障团队全力以赴备赛。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此次获奖既是参赛团队教学创新成效的综合体现,也是学校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集中展示。更重要的是,获奖教师如同播种在安防学院这片希望的田野上的一粒粒饱满的种子,今后在教学岗位上必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持续聚焦教学创新,继续践行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研、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理念,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我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供稿:教学督导处(教师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