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新闻

温州家风家教研究中心赴泰顺 调研家风家训传承

发表时间:2024-11-12 来源:潘玲乐、林旦玲 浏览量:

好家风能传多久?

好家训具有哪些共同特征?

新时代又如何传承好家风家训?

11月10日,温州家风家教研究中心联合温州市家风家教与生涯发展教育界别政协委员工作室、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妇联、民盟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支部、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知联会,组织30余人走进泰顺县泗溪镇玉岩村,开展一场以“包氏宗祠文化保护与家风家训传承”为主题的调研活动。我校党委副书记季凌斌和党委委员、组织统战部(人才办)部长汪婵婵出席活动。


image.png



在省委网信办派驻玉岩村驻村第一书记、省级文化特派员吴立浩的带领下,调研组一行先后考察了泰顺县泗溪镇玉岩村包氏宗祠(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思堂”家风家训馆、玉岩村文化礼堂等地。玉岩村是包氏聚族而居的古村落,以包拯的十世孙包洪傅的字为名。经过十三代人的保护与传承,如今的包氏祖训已成为玉岩村最亮丽的文化特色。


image.png


来到包氏宗祠,走在因包氏叔侄相互谦让而得美名的“双心”路上,触摸着历经800多年风霜雨雪的砖石与树木,调研组初步了解到包氏家族的繁衍兴旺与家训家训代代传承的重要关系。在“时思堂”家风家训馆,通过玉岩村党支部书记包细军的讲解,调研组一行详细了解“时思堂”的内涵、场馆建设理念,沉浸式学习了玉岩村党支部以家风家训凝聚村民共识、助推基层善治的生动实践经验。

在玉岩村文化礼堂,调研组与泰顺县泗溪镇玉岩村干部代表围坐一堂,共读一本书《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并开展座谈会,交流调研思考,分享读书心得体会。吴立浩说:“包氏宗祠文化的保护与家风家训传承,不仅需要包氏家族的努力,更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参与,需要更多人一起来研究、传播蕴含其中的廉洁精神和为善文化。”温州市政协委员、温州市滨江外国语小学校长应晓华说:“我喜欢安静地享受一个人的阅读时光,今天与大家一起读《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觉得共读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参观完‘时思堂’家风家训馆,更让我感慨好的家风就在于身边的人与事的濡染。”温州家风家教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林旦玲说:“这三年来,我走访了省内20多个宗祠、家风家训馆。随着调研的深入,我真切体会到好家风能传几百年乃至几千年,好家训的共同特征是‘善’,新时代每个人都可以立足自身角色或岗位,传承好家风家训。”


image.png


季凌斌在座谈会总结讲话中指出,家风家教建设的根本在于立德,在家风家训建设与传承过程中要坚持立德为基、道理为大、为善为重、勤廉为要”,高校教师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家风家教建设与师德师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一体推进好家风、好教风、好学风和好校风建设,助推乡风文明建设与社会和谐进步。


供稿:潘玲乐、林旦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