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又是一年毕业季,我校的优秀校友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安防精神与职业风采,成为行业的中流砥柱。他们的成长故事不仅是母校的骄傲,更是激励在校学子奋勇前行的榜样力量。让我们走进“校友说”,聆听他们的奋斗历程,感受他们的光芒与力量,同时也欢迎更多有志青年加入安防大家庭,共同书写属于你的精彩篇章!
今天推出第二篇!
个人简介
洪铠伦,男,新能源装备学院2022届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毕业生。在校期间,他刻苦钻研无人机技术,积极参与各类专业竞赛,将准军警化管理培养的严谨作风融入专业学习,展现出优秀的技术素养和纪律意识。2021年,洪铠伦加入鹿城特巡警大队,凭借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过硬的综合素质,迅速成长为警用无人机操作骨干,连续两年获得“最佳辅警”称号,在治安巡逻、应急救援等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科技强警”的使命担当。
安防时光:在准军警化熔炉里锻造羽翼
2019年,洪铠伦成为学校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首批学生。
初入校园时,他第一次接触到准军警化管理,表现出些许不适应——清晨六点的跑操、一丝不苟的内务标准、严格的队列纪律,每一项要求都让他感到压力。然而,从小树立的军人梦想让他很快调整心态,决心在这片新天地里锤炼自己。
在平时日常生活中,他用严格的内务整理标准要求自己,每天提前半小时起床练习叠被,用硬纸板辅助塑形,从手忙脚乱逐渐变得游刃有余;在无人机专业学习中,他将准军警化管理的严谨作风带入实践,坚持提前到实训室检查仪器设备,认真记录每次飞行数据,反复钻研飞行技巧,凭借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成为第一批考取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操控员执照的安防学子,从无人机新手进阶为无人机技术能手。
在学校的准军警化管理下,他养成了吃苦耐劳的意志和令行禁止的作风。洪铠伦回忆:“晨跑、内务检查、实训课前的列队报告,这些看似简单的日常训练实则是打磨意志的砾石,在周而复始的训练中,我变得坚韧、严谨、有担当,而这些在母校淬炼出来的优秀品质也将伴随我一生。”
职场蜕变:于蓝天经纬间编织城市安全网
2021年,洪铠伦带着满身安防烙印走进鹿城特巡警大队。他凭借在校养成的纪律性和抗压能力,迅速适应高强度训练,以全科全优成绩获“优秀学员”。他坦言:“警营的队列训练、紧急集合,与学校的准军警化管理一脉相承,让我少走了许多弯路。”在警营新训阶段,洪铠伦凭借自身精娴熟技能,一路过关斩将,以傲人成绩将“优秀学员”殊荣收入囊中。
实习期满顺利转正后,他更是凭借出色表现,勇挑重担,牵头负责巡警大队警航工作室,成为队伍中的中流砥柱。2022年,温州作为杭州亚运会赛事承办地之一,安保任务艰巨如山。洪铠伦带领警航团队坚守在空中防线前沿,精准查获违规“黑飞”无人机20余架,依法对23名违规飞手予以处罚,以雷霆之势确保了赛事期间空域的绝对安全,实现“零入侵”的卓越战绩,为亚运盛会保驾护航。
2023年,洪铠伦操纵着无人机忙碌得穿梭于城市上空,这一年,他累计操控无人机巡航高达850架次,总飞行时长累计14200分钟,这一飞行时长,堪比温州至北京的航班往返20余次的航行时数。2022-2023年,他连续两年获得“最佳辅警”称号。2024年,他开始在职业竞赛中崭露头角,代表鹿城特巡警大队参加全市警用无人机竞赛。在室内侦察项目中,他沉着冷静,凭借对无人机操控的细腻手感和对侦察环境的敏锐洞察,从众多警航精英中脱颖而出,一举斩获冠军;在超视距投送项目中,以厘米级的微小误差夺得亚军。
右一为洪铠伦在执行任务中操控无人机
从清晨六点的安防操场到午夜十二点的警航工作室,从课堂上的代码调试到空中防线的精准布控,洪铠伦的成长之路始终闪耀着安防学院“崇德尚能 知行合一”的校训光芒。当学弟学妹们问起成功秘诀时,他总会想起大学时写给自己的一句话:“无人机的高度,就是我们守护的高度。”在温州的蓝天白云间,这位从安防校园起飞的“蓝天卫士”,正用青春和热血,续写着属于科技强警的崭新篇章。
校友寄语:
准军警化管理不仅塑造了我的纪律意识,更锤炼了我永不言弃的品格。愿学弟学妹们珍惜这段淬炼的时光,在母校的每一分严格,都将成为今日守护平安的底气。希望你们能一直保持对无人机专业的热爱,努力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供稿:卢清 黄露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