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安防

浙江新闻:“政校合作”落地开花 温州市应急管理局联合办学这5年

发表时间:2019-11-11 来源: 浏览量:


0人参与 0评论

11月8日,温州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叶军毕,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方勇军,院长戴海东,温州安全生产协会会长徐冰等,共同为温州应急管理学院揭牌。

2019年11月8日,温州应急管理学院正式挂牌成立,并提出2020年计划招生近2000名。这是温州市应急管理局联合办学以后所取得成绩的缩影。

时光流转,2015年5月,温州市应急管理局(原温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初步探索政校合作,开启联合办学温州模式。5年后,温州市应急管理局联合办学模式已成为推动温州城市安全建设不可或缺的力量。

发挥体制联合优势,培育高素质人才

“未来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培养应急安全人才是我国应急安全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政府职能部门,我们要联合当地院校培养人才,培养属于我们温州的应急安全技术人才,让联合办学成为温州模式。”温州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叶军毕说。这句话道出了该局联合办学体制特色的精髓。

2015年5月23日,原温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与温州大学瓯江学院共建安全工程专业签约。双方根据合作协议框架,联合建设安全工程专业,培养安全工程专业人才。此次合作初步整合了政府、高校、企业的人才、设备、信息等资源,对于落实安全生产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推进“科技兴安”、“人才强安”战略,促进安全生产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意义重大。2016年,温州大学瓯江学院安全工程专业获批准设置,并成功完成首届招生。至今毕业学生60人,现在校生约120人。

2016年12月,温州市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温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与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共同筹建温州安全生产学院。该学院由安全技术与管理、公共安全管理、消防工程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安全防范技术等5个专业整合组建,主要培养结构合理、懂安全、有技术、会管理的安全生产专业技术人才。此外,学院分类分级举办专项培训,积极开展支柱产业和高危行业全员培训,并积极开展乡镇负责人、安全生产监察执法人员等监管人员能力培训,努力打造温州应急安全教育培训示范基地。

至此,温州市应急管理局在联合办学模式上越走越远,真正开启了联合办学“温州模式”。

2019年11月8日,以国家机构改革为契机,经温州市人民政府同意,依托原温州安全生产学院,正式挂牌成立“温州应急管理学院”。

在成立大会上,叶军毕说:“温州应急管理学院成立,将更广泛地整合好温州市应急管理局、安防学院以及各地、相关企业在安全生产、消防、救灾等不同领域的人才、设备、信息、技术等应急管理资源,结合我市安全与应急管理专业人才紧缺的实际,开展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人才培训、推进温州应急管理和公共安全领域的信息化建设等工作,为温州市建成一支应急安全管理“铁军”输送人才。这是我市应急管理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对加强我市应急管理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目前,温州应急管理学院在校生约2000余名。学院教学设施齐全,建有特种作业、电工电子、视频监控、虚拟仿真、数字媒体、程序设计、智能家居、物联网综合、消防工程等综合实训室,配有室内实弹射击靶场、汽车驾驶训练场、室内恒温游泳池、素质拓展基地等教学及活动场地。学院培养学生狠抓“教、学、做、训”四个环节,重视校企联合培养,与多个知名企业举办“2+1”校企人才培养订单班,实现专业与产业、教学与生产、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无缝对接。学院还设有国家安全防范报警系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温州工作站、温州市物联网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温州市消防安全培训基地、防诈骗研究所、智能消防研究所智能维保数据中心等多个机构与平台。

近5年来,温州市应急管理局联合办学模式已为全省直接输送应急安全技术人才近3000名,很多人才在各个领域崭露头角。如温州大学瓯江学院2013级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安琦,作为浙江省优秀大学生,在校期间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了“企业安全生产在线支持数据库系统” 开发,毕业后自主创立安全生产服务公司。

对接应急安全产业,激发产学研潜力

近日,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应急管理部联合印发的《国家安全产业示范园区创建指南(试行)》要求,《中国温州安全(应急)产业园》通过2019第一批国家安全产业示范园(含创建)评审。温州应急管理局联合办学模式将继续为《中国温州安全(应急)产业园》的创建作出贡献。

叶军毕在温州应急管理学院成立大会上说,希望新成立的应急管理学院不断加强应急管理领域基础理论、实践问题、技术问题的科学研究,始终坚持实战导向,发扬严谨、求实、创新的精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和技术优势,为应急管理实践培养人才,促进我市应急管理事业和应急产业不断发展。

温州应急管理学院(原温州安全生产学院)安全专家团队,是温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专家团队之一。近5年,该团队拥有各类专利20余项,先后转化校内外重大科研成果5项,服务企业1万余次。

学院与各县市区应急管理局、各相关企业开展合作,积极发挥学院人才、教学、科研和成果转化优势,深化产教融合,切实提升温州应急管理水平。如与瓯海应急管理局密切合作,对瓯海范围内的企业法人、安全管理员、乡镇监察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同时组建社会化的安全服务团队,开展企业隐患排查、乡镇社区的安全教育宣传工作;与文成应急管理局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和安全生产技术服务驿站,为企业提供“一对一”和“一站式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与浙江中环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特种作业实训中心”等基地,与浙江天地人科技有限公司共建“AI+消防”项目。

“在产学研上,要紧紧围绕国家和地方产业发展的需求,建立与政府、企业的良性沟通机制,加强协同创新,努力把温州应急管理学院打造成温州市应急管理科技潜能释放地”。这是温州应急管理学院师生的目标,这也是温州市应急管理局联合办学的重要意义。

无独有偶。积极参与联合办学的温州大学瓯江学院,目前拥有浙南最大的工程实训基地,并联合华峰集团、消防队及交投集团开展校企、校政合作,建立安全生产实践基地。该校面向浙江省开设了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项目。2016级安全工程专业学生沈皓琰联合电子信息专业学生、建筑工程专业学生,通过多专业融合、学科交叉,“建筑消防及楼宇模型的设计及制作”成为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助推城市安全发展,智力支持不可少

“主动服务和保障温州城市安全发展是温州市应急管理局的职责使命。”温州市应急管理局负责人认为,温州市应急管理局联合地方高校合作办学,积极探索产学研用,充分发挥了高校作为地方社会发展人才库、文化库和智力库的作用。

5年来,温州大学瓯江学院和温州应急管理学院教师们,活跃在温州城市安全建设的各大领域。钱云楼老师主持的温州市科技局基础项目“脉冲喷吹滤筒除尘器清灰性能试验研究”,金凯凯老师主持的“新时代温州城市安全风险管控机制建设研究”,张于祥老师主持的温州科协项目“浙江安防学院苍南安全生产服务驿站”,李方洲老师的浙江省精品课程等,分别结合温州产业特点,提出了发展途径探索和输出安全知识。

在助推温州城市安全建设发展上,温州应急管理学院充分发挥技术与人才优势,成为温州应急管理和公共安全领域的信息化建设的“智囊团”——

建设城市安全风险地图:利用学院专家团队技术,牵头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安全技术服务机构等力量,参与温州城市安全风险地图建设工作,与温州勘查测绘院共同推进,建成分地区、分行业领域、分种类、多图层的“点、线、面”地理空间融合呈现的温州市城市安全风险电子地图,建立健全温州市城市安全风险管控体系,提升城市安全预控和应急管理能力。

打造智慧安全工厂云平台:按照“互联网+”的思路,结合学院专业优势,通过政府引导、财政补助、市场化运作模式,与中环公司联合打造智慧安全工厂云平台,从而推进我市的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上一个新的台阶。

争取重点应用示范立项:积极联合市应急管理局共同申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灾害应急末端快速精准投送调度系统”温州市应用示范工程项目立项,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可供借鉴、复制的示范典型。

此外,2019年7月,在教育部学习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的牵头下,温州应急管理学院与全国应急安全领域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同组建了”应急与安全产教融合联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深化产教融合,为温州应急安全产业和地方发展提供有力人才和科技支撑。

提升城市安全品位,安全文化是灵魂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温州市应急管理局作为全市安全文化倡导者、先行者,在安全文化建设、应急安全科普工作中始终发挥“主力军”作用。2015年9月以来,该局组织温州大学、温州应急管理学院安全生产技术服务专家,先后走进华峰集团、正泰电器、德力西、森马集团等,为温州的各行业带去安全文化。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是温州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基地,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是应急安全研学基地。因此,学校老师们活跃在安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各个企事业单位,温州市校园安全文化、温州基层社区安全文化、智慧安防小区、温州市应急管理局十三五发展规划等,成为该局联合办学模式教师们的研究课题,也就不难理解了。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和温州应急管理学院的青年志愿者,在温州市的“安全文化塑城”过程中也发挥着积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自2015年以来,学校先后组织了100多批次近5万人次师生志愿者深入农村、社区、企业一线,在温州台风灾后重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各个领域参与服务,贡献青春力量。

  新闻链接:http://zj.ifeng.com/a/20191109/7813920_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