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疫情与教育”专项课题| 拟剧理论视域下构建疫情时期在线课堂“前台”区域的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0-05-15 来源: 浏览量:

 王密密 计算机教育 4月24日

0 引言

由于2019年12月爆发的新冠状病毒疫情,教育部号召“停课不停学”,网络在线授课模式开始在各高校进行实践。“网课时代”的到来让初次接触新型教学方式的教师遭遇了诸多困境。大部分未适应网络教学的师生普遍认为远程在线教育远不如传统课堂面授教育,其原因在于无法进行课堂即时反馈,师生交互不足。为了改善网络在线课堂的学习体验,提升教学效果,学界关注的新焦点在于网络授课方式带来的教学变革以及如何搭建新型课堂模式。以往对于该方面的研究已有不少学者提出了远程直播课堂的教学方式,如文献[1]中提出线上网络直播课堂的学生参与模型;文献[2]中以“互动式教学理论”为视角阐述如何搭建课堂互动的教学模式;文献[3]中则从3个阶段、“五项修炼”等方面阐述网络直播教学模式;文献[4]中提出疫情期间应对网络在线教学与居家学习的新型模式。

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在其著作《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中主张将人们在日常生活的各种行为诠释为一种舞台表演,因此也被称为是拟剧理论。教师在课堂中进行授课符合戈夫曼拟剧理论的研究,因此可以将课堂授课理解为理论中的表演者以及书中阐述的“前台”“后台”等一系列概念。在将拟剧理论运用于实践教学的研究中,文献[5]中提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务必要重视“第一印象”的塑造,做好日常课堂教学的“印象管理”;文献[6]中则认为要打造高职院校的“金课”,运用拟剧理论中如何搭建“前台”与“后台”等要素至关重要。拟剧理论虽然产生于20个世纪60年代,但是对于当前的网络在线课堂仍具有历久弥新的研究价值。

1 拟剧理论视域下的在线课堂

1.1 虚实融合与陈列展示

戈夫曼的拟剧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接触,这与传统课堂教学异曲同工。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是教师面对学生进行的“现场直播”,无论是教师的讲授,还是学生的课堂表现,都具有稍纵即逝的特点。教师上课过程时的表情、语气、体态均即时呈现,不可复制重来。除非在课堂上架起摄影机拍摄整个过程,否则学生想要再次回溯课堂的某个时间点进行重复观看都是无法实现的。因此,课堂便具有宛如舞台艺术一般不可代替的即时感和现场感,而一堂课所能实现的师生问答、课堂练习、学生即时反馈都随着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不能重复。当课堂换成线上课程,虚拟世界与真实课堂融合之后,课堂过程即成为一种“展览”,可以随时调取和回顾,随时等待前来点击的学生进行学习,但因为缺少了上课时所呈现的“前台”氛围,课堂趣味性、师生情感的互动性、课堂临场感等要素均受到限制,而上课时所需要的严肃性、纪律性也随之消解。学生的自律能力几乎成为他掌握课程知识的关键性因素。

1.2 流露与线索滤除

拟剧理论中阐述“流露”这一概念时强调因为表演环境的即时性,日常生活中很难控制表演者“流露”了多少内容[7]57。网络在线课堂中的“流露”却是可以被控制。教师可以事先录制视频,也可以进行在线直播,可以选择出镜表演,也可以隐匿面容。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能被精心设计。教师偶尔的口误、忘词将可以被控制,甚至个人形象也可以被隐去,变成PPT画面。学生的反馈也将变为一个个气泡对话框。被不速之客打断或者暴露“后台[7]107等突发情况在教师熟练掌握网络平台操作后均能避免。

网络在线课堂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利因素:“表演”的线索被滤除。教师的身体语言在课堂教授中极其重要,是学生保持专注的最强动力。传统课堂因为是面对面进行,教师的表情、语气和肢体动作运用得当即可传情达意,维持纪律,从而实现师生情感上的交互;而在线课堂隔着电子屏幕,消解了身体语言的传达,从而让“观众”失去了捕捉信息的线索。虽然部分网课使用了直播功能,但是学生获取教师的肢体语言仍然十分有限。另一方面,教师想要得到学生的情感反馈,方式方法也更加有限,犹如舞台表演者面对空无一人的观众席,寂静和空旷取代了往日的喝彩和掌声。

1.3 观众隔离与观众想象

网络在线课堂导致的现场感缺失问题引发了网课质量的种种讨论。戈夫曼的观众隔离观点认为表演者面对一群人进行自我呈现时其实并不希望有观众之外不速之客的闯入。这些人很有可能会打破既定的表演[7]117。这里的“观众”必须符合两个必备条件,第一是可被识别,第二是可被隔离[7]117。网课的普及消解了观众可被识别的这一特性。网线的另一端,可能是学生在认真听课,抑或是在做其他琐事。由于缺失了学生听课的反馈画面,教师无法监督课堂秩序,只能基于想象中的“观众”进行授课,这对教师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2 构建网络“前台”区域

戈夫曼拟剧理论中的“前台”区域是指“特定表演的场所”,是“由制度、规范所规限出的控制之所,由规则、脚本、舞台的灯光与观众的目光共同构成”[7]19。网络在线课堂的“前台”区域就是呈现在学生面前的画面。管理好“前台”区域是直播课堂最关键的部分。在缺失了教师身体语言的情况下,“前台”声画部分只浓缩于电脑屏幕、上课课件和教师的微缩头像与语音,因此,如何构建一个合理高效的网络在线课堂“前台”区域是重点。

2.1 “前台”环境:电子屏幕管理

电子屏幕作为学生在网络课堂中观看到的最直观的画面,需要教师在上课前做好应有的管理。电子屏幕的教学展示应注意以下技巧:①网络信号检查。教师在上网课之前务必清理自己的电脑桌面,关闭影响网络的程序,保持网络的通畅,并提前20min检查网课平台的操作,保证授课的顺利进行。②课前预习与通知发布。教师务必在课前发布预习内容、上课时间、网络平台的操作说明等,让学生明确自己应该做好的课前准备。③创造仪式感与现场感。当网络课堂消解了传统课堂的氛围时,就更需要嫁接起新的“舞台”布置,让学生产生如临现场的感觉。为了尽量创设与真实课堂相同的教学氛围,教师应尽量在网络直播课堂中设计有仪式感的“前台”画面,如电脑桌面图案设置为教师黑板图案,在课前课后几分钟播放上下课的电子铃声,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产生正式课堂的感觉。④课件的制作与设计呈现力要强。教师可以在课件设计中加入辅助教学的视频、动画、声效等,增添课件展示过程中的趣味性,抓住学生学习注意力。

2.2 “前台”表演者教师的印象管理

戈夫曼认为人们都认知到第一印象的重要性,如服务行业工作者均在创造良好的品质服务以获得顾客的青睐[7]179。教师必须认识到自身的印象管理在网络在线课堂中的重要地位,并进行有技巧的提升。网络课堂中的印象管理技巧包括如下几方面。

1)教师的出镜形象设计与讲解音设计。

教师出镜形象设计:教师若需要出镜,背景环境要尽量单一,以纯色为主,保持拍摄环境光线良好,避免出现昏暗光线以及画面中单片区域出现高光;可以将摄像头所及画面设置为书架背景或黑板背景,以此弱化生活气息,强化学习氛围。教师应着职业装,面带微笑,直视摄像头,保证画面的庄重感和亲切感。

讲解音设计:教师在直播过程中必须熟练掌握知识点,使用教学语言,授课时语速要尽量放慢,吐字要清晰,并在PPT页面切换时适当停顿,以免在网络传输过程中出现语音间断或连片。学生参与互动时,教师给予赞许的音调较平时上课应更加高亢,尽量避免使用书面化语言进行授课,以免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教师也要注意把握在线课堂的节奏,尽量缩短对于每一个知识点的讲解时间,使用提问式而不是陈述式的方式,在每个容易令学生注意力涣散的时间点及时采取措施,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

2)网络课堂互动设计。

除了在授课的表现力上,教师还要在课堂环节上加强与“舞台观众”的互动性,让学生多次参与课程环节中,而不是一直被动地听讲。课堂签到、提问、连麦、答题等网络平台功能都为这种互动提供有效的支持。教师也可以语言引导,加入集中注意力的短小游戏,营造课堂参与感。

课堂连麦技巧。连麦作为网络在线课堂最常使用的互动技巧而备受教师授课青睐。使用连麦时应注意以下技巧:①教师必须陈述清楚问题再发起连麦,并给予连麦的学生适当的奖励,如提问加分,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②教师应尽量避免随意点人连麦,一旦发现连通不了,课堂的负面效应就会出现;③连麦的时间不应太长,学生简短陈述即可完成。连麦的频次可以适当增多,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利用清单功能和讨论区域辅助课堂教学。各平台建设网络课堂时的公共讨论区与清单功能是展示学生反馈的重要区域,这也是检查学生是否掌握课堂内容的技巧。利用好公共讨论区域包括确认自己的话语是否清晰传达、检查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状况等。利用清单功能包括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和检验教学成果。教师可以制作一张教学内容掌握程度的清单PPT页面,或是采用发起群内投票、课内小测验等形式,让学生自查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反馈数据将通过平台计算得出,由此可以更加直观并且迅速地掌握学生目前的知识吸收程度,便于做出下一步的教学设计与部署。

3 结语

直播课堂并不是疫情时期的不得已之举,而是教学发展与改革必然面临的新事物。网络在线课堂“前台”区域的构建离不开教师对于网络课堂教学的设计与打造。教师要在网络在线课堂授课的实践中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整合教学资源,熟练新技术,才能在新时期的教学改革中获得进步。


参考文献:?

[1] 冉新义. 远程同步直播课堂学生参与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 2017, 38(9): 89-95.

[2] 李燕芳. 远程直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设计[J].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1): 39-42.

[3] 周进, 安涛, 韩雪婧. 移动互联时代下直播教学模式构建与案例分析[J]. 职业技术教育, 2018, 39(29): 33-38.

[4] 宋灵青, 许林, 李雅瑄. 精准在线教学+居家学习模式: 疫情时期学生学习质量提升的途径[J]. 中国电化教育, 2020(3): 114-122.

[5] 王晋. 缩短新手教师到专家教师的成长距离:来自戈夫曼之“拟剧论” 的启示[J]. 比较教育研究, 2012, 34(12): 40-43, 80.

[6] 郑英. 从前台到后台: 拟剧理论视角下职业院校“金课” 的打造[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9(35): 57-62.

[7] 欧文·戈夫曼.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 冯钢, 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疫情与教育”专项课题“高校课程教学活动应急预案体系的研究与实施”(2020YQJY495)。
作者简介:王密密,女,讲师,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13186080@qq.com。
引文格式:王密密. 拟剧理论视域下构建疫情时期在线课堂“前台”区域的教学研究[J].计算机教育,2020(5):优先出版.


(完)

(微信编辑:史志伟)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