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上午,我校召开今年第六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专题学习会,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各党委部门负责人、各党总支书记参会。会议由党委书记彭魏滨主持。
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是对高校立德树人工作要求的再强化和具体化,提出了思政课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阐明了建设思政课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内容支撑、方法步骤、力量根基和队伍保障,是我们高校办好思政课的根本遵循。
彭魏滨代表学校党委作总结讲话时提了三点要求:一是坚持“三个强化”,深入推动思政课建设的内涵发展。抓牢课程建设“主阵地”,强化育人践行力。在教学过程中,要牢牢抓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政课的核心内容开展工作,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学生,紧跟党的创新理论发展步伐,打造一批有特色的思政精品课程,推动思政课建设提质增效。强化基础保障,开齐开足思政课,严格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经费等保障,持续加强思政课质量管理。抓好大中小一体化“主渠道”,强化育人协同力。打造协同育人“机制链”,健全集体教研机制,推动大中小思政课课堂教学的一体化建设,建立师资研修机制,推动构建“链条式”大中小学思政教师一体化建设;建设区域资源共享,拉动区域中小学思政教育资源互通,服务中小学思政教育队伍素养提升;搭建思政课教学“根据地”,积极带动各学段集体研讨,共同推出一批更具“地方味”的思政“金课”,形成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载体合力。抓实思政课程“主力军”,强化育人战斗力。突出政治素质,选优配齐思政课教师,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形成一支专业素质优良、学缘结构合理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完善培养机制,锤炼锻造思政课教师,坚持送培与内训相结合,抓实做细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培养培训工作;涵养高尚师德,选树培育优秀思政课教师,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涵养高尚师德。
二要落实“三个突出”,深化构建“大思政”育人工作格局。突出“全员”,凝聚强大育人合力。党委要把思政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纳入议事日程,推动育人质量提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要熟悉、关心、研究思政工作,并带头讲好思政课,党政干部要走进课堂、走上讲台讲授“思政大课”,二级学院要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为出发点落实思想政治工作。突出“全程”,把握学生成长规律。建构从学生入学直至毕业全阶段的进阶式育人时序,把育人过程向前延伸,做好学生入学前的教育活动,激励扣好“第一粒扣子”;把育人过程向后延长,做好就业指导等工作,引导学生扎根基层、奉献社会;在长期育人过程中突出职业教育类型特点,弘扬工匠精神,形成具有职业教育标识度的育人模式。突出“全方位”,构建多元育人矩阵。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在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融入思政元素,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频共振。
三要实施“三个创新”,积极打造思政课教育新生态。创新教学内容与方式。引入时代元素,结合社会热点和实际问题,使思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持续构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思政小课堂、网络新课堂、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的思政课立体化教学模式,提升思政课吸引力和感染力。创新实践教学,深化实化思政课,搭建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构建“看、诵、读、讲、行”五位一体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打造特色“移动课堂”,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使思政课从“理论高地”走向“实践阵地”。创新教学评价机制。建立多维度、全过程的评价体系,包括课堂表现、实践活动、社会调研等多个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引入学生自评、互评等评价方式,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和相互学习,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创新思政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合。加强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通识课程之间的有机衔接,形成课程之间的协同效应。探索跨学科、跨领域的思政课程教学模式,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广度。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黄武刚作了系统全面的领学,党委副书记季凌斌,党委委员、副校长郑伟结合实际工作作了中心发言。
供稿:刘彩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