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自古以来榜样就是引领我们前进的明灯。在新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有”好老师标准,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这不仅是对传统师德的继承与发展,更是对新时代教师精神内涵的深刻阐述,指引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前行。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推出安防学院师德标兵特辑,让我们在他们的故事中感受师者力量,积蓄前行的动力。
本期推出第3篇。
在创意设计学院,有一位默默耕耘,践行教育初心的教师——徐秋雨。七年来,她深耕职教课堂,扎根社会服务,以责任为笔、以设计为墨,在立德树人三尺讲坛上,认真地勾勒兼具情怀与实干的“职教追梦人”形象。
初心“守得住”:让师者情照亮育人路
她总把工作放在首位。为打破“课堂与岗位”的壁垒,她牵头成立“禾几2工作室”。这个工作室清晰印出她忙碌的每一天:白天要备课上课,晚上要带着工作室的学生打磨设计稿,周末要辅导竞赛学生修改方案,假期还带团队跑乡村调研。学生们说:“即使是大晚上,徐老师工作室都还常常亮着灯。”在高频的教学互动中,她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情感,也让她能从更多的角度去理解学生们,引领着??茫然的学生逐渐找到自己的学习方向。到目前为止,她指导的工作室学生团队累计斩获省级一类奖项14项、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艺术设计赛道铜奖等国家级一类奖项2项。
她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做的是教师的本质工作”。但是七年如一日的认真的样子,让学生看到了教师的担当,感受到专业的力量,获得了广泛认可。她先后荣获:"师德标兵"、"十佳教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班主任”等多项荣誉。
▲工作室育人
课堂“活”起来:让设计课长出家国情怀
她总说“设计不只是技法,更要传递温度与责任。”在她的课堂上,设计软件操作与思政教育总能自然融合——讲解展厅设计时,她引入红色文化元素,让学生用3D建模还原革命旧址场景,制作数字展厅;空间设计结合在地文化,通过设计弘扬地域文化。她把校园局部的更新设计变成学生的“实战赛场”,介夫楼展厅的设计施工、燕生楼门厅的方案落地、教师书屋的设计实施、校庆景观的创意设计、食堂形象的改造升级等多个校园项目。她带领工作室学生团队承接瓯海区叶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提升项目,从空间规划到文化墙设计全程参与,让1.3万余名社区居民在家门口感受到高校教育的成果。
▲叶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这种“思政+专业”“理论+实践”的双融双合、真题真做的工作室教学模式,融入人文素养的培育,让学生体会到工匠精神,让学生从“纸上谈兵”转向“上手实操”,“身临其境”解决问题。
▲设计方案指导
服务“沉下去”:让专业力对接社会需求
她说:“我是党员教师,党员教师的价值,既要在讲台绽放,更要在社会扎根。”她带领学生团队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七年来走遍泰顺、苍南、瑞安等地,走访木拱桥营造技艺、木活字印刷术、蓝夹缬等非遗传承人60余人,完成3600余人次实地调研,整理汇编《编梁木拱桥营造技艺资料》等6万余字文献,为温州非遗文化的数字化保存与校园传播奠定基础。
面对急难险重的社会任务,她从不退缩。2020年,她临危受命参与温州防疫馆设计,带领学生连续2个月奋战在施工一线,常常凌晨两点还在调整展品角度、优化展陈逻辑。最终,这所凝聚着设计温度的防疫馆成为展示温州抗疫精神的重要窗口,获市委领导高度肯定。
▲温州防疫馆
从课堂到社会,从非遗传承到乡村振兴,徐秋雨用七年的坚守证明:新时代的高校教师,既是三尺讲台上的“传道者”,更是社会发展中的“行动者”。而这份以匠心守初心、用担当践使命的坚守,正是她不断追梦的印记。
供稿 | 创意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