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校园新闻

校园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园新闻

安防学院这堂“能源思政课”,真带劲!

发表时间:2025-09-20 来源:刘彩玲 新能源装备学院 浏览量:

fccd8e64-f92d-43fa-81ae-2fbc89dc56b8.png


9月19日,在温州市能源博物馆这座“立体史书”中,校党委书记彭魏滨为同学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能源思政课”。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授课,这场以工业遗迹为背景、以时代印记为教材的“行走的思政课”,既有深度又有温度,不仅让同学们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更让他们深刻认识到自身专业与国家能源发展的紧密关联。  


4699f98c-0764-4604-be0d-0427166229f4.png

▲校党委书记 彭魏滨


温州市能源博物馆的前身是温州东屿电厂。东屿电厂的每一次转身,都精准踩中了国家发展的节拍。从1959年温州第一度电的发出,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成为温州供电的“心脏”,再到如今的“绿色蜕变”,东屿电厂的故事折射出中国能源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奋斗轨迹。彭魏滨指出,东屿电厂的“涅槃重生”不是个例,而是中国制度优势的生动体现。中国用六十余年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能源发展路,而这背后,是技术的迭代与制度的升级。  

彭魏滨的话语掷地有声:“同学们,你们生在新能源领跑的时代,学在对接国家需求的专业,更身处见证历史的温州土地上。”他特意提到我校新能源学院的设立,正是为了培养既懂光伏工程、新能源装备,又通安全规范、应急处置的复合型人才。而新能源学院设置的专业——新能源装备技术、光伏工程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正是为国家新能源事业“筑屏障、补短板”的精准布局。同学们学习的不仅是技术,更是守护能源安全的责任。去年,新能源学院的学生团队参与温州某光伏电站的智能运维改造,将设备故障率降低30%,这正是技术服务国家的生动实践。


dea5d4a7-4ec2-43bf-a94d-421ee5e50726.jpg


从东屿电厂的“第一度电”到如今我校新能源学院的“第一道防线”,中国能源发展的每一步都在书写着奋斗的篇章。彭魏滨向新能源学院的同学们提出了四点要求:铸牢“能源报国”的信念之基,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需求;锤炼“敢闯敢创”的过硬本领,在实验室和技能竞赛中大胆实践;涵养“绿色担当”的生态情怀,让“绿色发展”成为职业底色;传承“实干笃行”的优良作风,用工匠精神打磨技能,用踏实脚步书写青春。他希望同学们以温州精神为火种,以专业本领为火炬,为中国能源的“更强领跑”贡献无悔的青春力量。


06a059aa-47d4-4568-bae0-f43b95e413a3.jpg


这堂思政课不仅点亮了同学们的青春理想,更点燃了他们投身新能源事业的热情。同学们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专业学习与国家能源战略同频共振。这些“追光者”与“守光人”将用专业知识和工匠精神,为国家新能源事业注入新鲜血液。正如彭魏滨所说:“未来的光,将由你们点亮。”让我们期待这些“追光者”与“守光人”用实际行动续写中国能源发展的辉煌篇章!


c7b0a005-bc70-4f7c-8924-c038871e176b.png


感想编摘


胡鹏飞 24智能控制技术1班

东屿电厂从供电 “心脏” 到城市客厅的蜕变,让我读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深意。作为智能控制技术专业学生,我会跳出 “舒适区”,在实训室敢试错、在实践中多提问,锤炼守护能源安全的本领。


王易 24工业机器人技术1班

彭书记的这堂思政课让我对 “温州精神” 有了新理解。建设者 “敢闯敢试” 建起东屿电厂,如今温州在新能源领域持续发力。未来我会积极参与企业实践,向工程师学经验,让专业技能配得上 “先行” 底气。


吴昊 24光伏工程技术1班

参与这场沉浸式的开学第一课,让我收获满满。东屿电厂的奋斗史、中国新能源的崛起路,让我骄傲又坚定。未来我会踏实学好专业,用实干笃行的作风,为温州发展、国家能源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董应渊 24新能源装备技术1班

听彭书记讲 1959 年建设者用铁锹箩筐 “啃” 下东屿山,让温州亮起第一盏灯的故事,我真切感受到能源自立的艰辛。作为新能源装备专业学生,我明白个人所学与国家能源安全紧密相连,今后定会深耕专业,在新能源赛道上践行青春担当。


供稿 | 刘彩玲 新能源装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