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书记姜迪清在党支部“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主题周一夜学会上作讲话
发表时间:2017-11-09 来源: 浏览量:次 11月6日,根据学院党委部署要求,学院各支部分别开展以学习十九大精神为主题的周一夜学活动。党委书记姜迪清出席行政第一党支部与安全管理系支部的夜学会并做重要讲话,为教职工如何结合工作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指引了方向。以下是党委书记姜迪清的讲话内容:
党的十九大是我党具有历史性划时代意义的一次大会。大会的胜利召开,向全党、全国、全世界提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科学发展目标和坚定的声音,引起了全国乃至国际的广泛关注。中央在会后作出全面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决定。省委、市委也随即对十九大精神的学习贯彻作出布置。
十九大精神内容丰富、立意深远,需要我们结合实际工作做细致深入的学习和领会,变成自己的自觉思想和行动。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与新的党章,我们应深度细读。我们要以一名共产党员、一名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身份,关心国家的方针政策、关心国家的命运前途。要从如何实现个人价值、如何参与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在“两个一百年”进程中如何作出贡献的高度来学习十九大精神。
接下来我结合学院现阶段的工作,在三个方面与大家作交流,第一方面我想谈一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理论的创新。第二方面我想谈一谈对“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的理解。第三方面我想谈一谈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一、十九大提出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的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这四个伟大,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十九大报告对理论的形成、理论的地位、对今后的指导作用作了清楚的表述。
这个新思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三)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四)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五)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六)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七)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八)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二、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切实增强做好当代青年大学生教育工作的历史责任感
毛主席早年曾强调“青年就是八九点钟的太阳”、“青年是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将来是你们的”。青年代表着未来,代表一个民族、国家、时代的希望。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一定会创造出辉煌灿烂的文化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实现民族的强盛。青年是时代进步发展的后备力量,关于时代发展的人才支撑和希望所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一代代有文化、有能力、有担当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努力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青年大学生是事业的接班人,即将从学校走向社会,肩负起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重任。我们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无可否认地承担着教育好一批批青年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承担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培养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没有一批批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实现十九大提出的“中国梦”就是一句空话。事在人为,伟大的目标关键是要靠人去实现。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人是决定性因素,所以人才培养非常重要。
从我们目前学生的现状来看,真正培养造就一大批优秀的人才,需要下很多的功夫。学生的自我要求、学习方法、身体素质等还存在不足。正因此,需要学院、教师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培养良好的习惯,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系部、教务处在实际工作中,在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具体的教学实践工作中,要有强烈的育人精神。习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对教师提出了“四有”、“四引路人”的要求,全院教职工在教学育人的工作中要加深理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责任意识,抓好课堂的纪律和秩序,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理解弄懂知识点,纠正学生人在心不在的学习状态。学院不断完善评价考核、收入分配制度等,目的也在于强化教师的责任心。
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作为一名老师,不把学生素质的提高作为重点,那就不是一名好老师。名誉、职称都是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教研,更好地教好学生。
学院提出的“振翅安防”计划,就是针对当前大学生的典型问题——不肯动、不自律、不上进。学院教职工要着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精神状态、生活习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形成安防学子的自身优势,帮助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
学院在专业特色、学生规模和质量等方面都还有待提高,因此,教职工在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实际教学育人过程中,要用心研究、力求突破、全力以赴,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安防学院的美好明天需要全体教职工努力拼搏才能获得。
我很欣喜的是,学院有着一批不计个人得失、兢兢业业,也作出了成绩的教师,希望全体教职工都能秉持这样的精神,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施展才华。
三、工匠精神应作为育人的核心理念
十九大报告中对工匠精神作出强调,体现出党中央对工匠精神的高度重视。工匠精神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如精益求精、独具匠心、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和工作品质等,并进一步形成社会氛围、引领社会文化。
但是一个人具备这样的态度和精神并非易事,客观的困难、懈怠的情绪都会成为个人坚持工匠精神的阻碍。必须要不断鞭策、不断磨练,才能逐渐形成工匠精神。在我国物质生活不断改善的今天,我们要继续坚持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青年大学生要树立起学有所成、学有所专的信念,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有立志闯出一片天地的决心。
教育对工匠精神的形成尤为重要。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形成工匠精神,以工匠精神开拓视野、培植品质。当务之急是要抓好学习态度和习惯。
工匠精神是社会历史发展的需求,高度发达的社会不仅需要科技、也需要工匠精神的品质。科技与品质的结合,才能创造出更为发达的生产力。
工匠精神是个人发展走向自我价值实现的基本要求,没有社会责任感、没有理想追求、没有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就无法做好一件事、无法实现人生价值。
工匠精神是引领社会积极向上、展现人性闪光点的旗帜。工匠精神是改善消极颓废的社会风气、落后的社会状态的重要元素。
把工匠精神灌输到大学生时期是高校工作的重点、是思政工作的重点,要贯穿于学生培育工作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比培养某项技能更为重要。各行各业的大师并不都具备高学历,但有突出成就的人一定是具备工匠精神的。
我们应通过学习十九大精神,把握我们党今后一个时期的奋斗目标,看清中国未来发展的思路脉络,思考自身工作的目标和要求,按照今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人才要求,在教学育人中贯彻学院布置的各项工作。真正一切为了学生,围绕立德树人,不断提高教学教研水平,培养出有用的人才,这样才能不辜负党委政府对我们的期望、不辜负时代的要求、不辜负广大学生对我们的愿望。
最后,我对你们提三点希望。
一要增强事业心责任感。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事业、作为社会的责任来对待。高校的工作是崇高的职业。高校工作不同于企业,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重要职责,不应盯着眼前的短暂利益,育人是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不但需要相当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需要强烈的事业心,要把育人作为重要的事业和工程去追求,才能达到效果。因此,我们在高校工作,不管是行政还是教学,落脚点都应该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育人”。我们要强化内部的建设管理,提高行政运行的效率,为教学教研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人才、物质基础、思想政治工作都事关学院发展的后劲和水平,行政能力水平和服务保障意识必须高度树立。作为教师,职责是解惑授业,并教育学生做人做事。教师对待学生要像父母对待孩子一样,不计得失、倾囊相授,把学生的成才、成就作为自己付出最好的回报。
二要强化规矩意识,以正确的政治和价值理念引导学生。要关心了解事关国家发展和命运的大政方针,正确、全面地理解政治,在学习实践中加深理解,在联系社会历史进程中加深理解。要结合中国当前的国际地位、社会发展的现状及今后几十年发展的目标与困难加深理解。作为人民教师,一定要讲政治,保持清醒头脑,根据党和国家的整体要求做好工作。十九大的目标需要十三亿中国人共同努力,把人才培养好就是高校对政治最好的拥护。
三要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升自我。(一)要坚持终身学习,更新专业知识、社会知识。通过交流学习,不断进步;(二)要加强社会实践,理论紧密联系社会需求开展教学教研工作;(三)以学生、社会的评价作为自身教学水平的衡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