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媒体安防

媒体安防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媒体安防

青春足迹探山水!浙江高校学子在行走中与“两山”来了场“绿色”对话

发表时间:2025-08-11 来源:王梦凡 浏览量:

2025年

恰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提出20年

今年暑假

我省各高校的大学生们

继续迈着青春的脚步

在暑期社会实践中

探索并解码“两山”转化之道


中国计量大学

“红标赋能,绿标焕新”实践团

解码文成的“两山”转化路

他们走访地标企业

对接市场监管部门

聚焦杨梅、粉丝、贡茶、糯米山药等

特色农产品的数字化种植、

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运营

深挖“绿转红”的技术细节

总结可复制的“地标致富公式”

把“一个地标带活一个产业”的故事

讲给更多人听


image.png


浙江海洋大学

“海乡有理”实践团与“乡村文博”实践团

走岛下乡

用镜头记录壮丽风光与海岛变迁

队员们围绕海洋环保主题创作微电影

通过光影艺术

讲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


QQ_1755429238171.png


浙江外国语学院

“浙里银龄,文化赋旅”实践团队

在调研老年群体的生态游览需求后

联合杭州西湖边一老人合唱团

将古树养护、水质保护知识编进歌词

让苏堤上的合唱

成了最接地气的生态课堂

相关视频获赞超10万

他们还共同认领了西湖边的10棵古树

用行动争当绿水青山的守护者


QQ_1755429379919.png


浙江树人学院

明哲书院安吉乡村振兴创新实践调研团

用镜头讲述“两山”故事

宣传片捕捉雾绕村舍的“水墨美景”

以村里借用水权改革契机打造的

农文旅项目“奇梦岛”为核心场景

让“青山绿水”搭上了影像快车


QQ_1755430305043.png


温州大学

“小马”实践队以“线上+线下”方式

深入温州多个社区、企业开展宣讲

把文成杨梅的“甜”

安吉余村的“变”

苍南海岸线的“蓝”

化入家常话中

把“两山”理念变成居民能共情的身边事

正如成员李佳乐说

“走在绿水青山间、田间地头上,

‘两山’理念不再是抽象的概念,

而是浙江大地上的鲜活实践。”


QQ_1755430449756.png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栖鹊探新,鸦溪惠民”实践调研团队

深入嘉善县鸦鹊村

为当地打造

集议事、休憩、展示于一体的亲水广场

贡献智慧构建

兼具生态美学与休闲功能的文旅空间

“作为水利专业学生,

我们希望将技术语言

转化为乡村能理解的解决方案。”


QQ_1755430501840.png


浙江音乐学院

“文艺轻骑兵”赴淳安开展艺术科普服务

建“非遗”数字基因库

开设美育课堂

提出“中医药文化+音乐康养”

沉浸式体验方案

……

“在一次次进村入户的探索中,

我们突破了

艺术赋能乡村生态的路径壁垒,

弥补了生态文明教育

与音乐专业融合的实践空白。”

成员耿小玄说


QQ_1755430764515.png


浙大城市学院

艺术与考古学院“非遗共富”传统文化传播青年行

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带着测量工具

来到安吉天荒坪镇山河村

从结构完好的老宅到待升级的村屋

同学们不仅摸清了“家底”

更盘算着如何让闲置空间

与康养旅游等结合


image.png


金华职业技术大学

由制药工程学院环境监测技术专业学生

组成的

“阿郎卫士”绿色技能推普实践团队

深入乡村、社区、校园

为2000余名群众带去生态文明宣讲

队员们充分发挥专业所长

对金华母亲河白沙溪段水域的水质

进行采样检测

将结果及时反馈给环保部门

还深入调研十余个村落

为乡村环境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image.png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金潭智荟?青衿筑梦” 社会实践小分队

赴金华市婺城区安地镇三潭村

助力规划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划定金线莲、铁皮石斛等特色作物种植区

并积极对接专家

计划引入立体栽培技术

同时盘活闲置农房

挖掘方言、手工艺等文化资源

推动乡村“生态变现”


image.png


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

“应急红”实践队在林源村扎根十五天

大学生化身“安全医生”

为高山企业排查安全隐患

并自制“一日旅游体验”宣传册

助力乡村有美景更有“钱景”


image.png


image.png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

创意设计学院大学生真理寻迹宣讲实践团

走进杭州建德市杨村桥镇长宁村

通过“AI宣讲员说”“返乡青年说”

“村支书说”“00后宣讲员们说”

等形式的宣讲活动

用青年的语言讲述村子变迁史


image.png


原文链接:青春足迹探山水!浙江高校学子在行走中与“两山”来了场“绿色”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