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
学生们选择喜欢的运动自由组队
在比赛中挥洒汗水
团结协作
滚铁环、攀岩、跳皮筋、踢毽子
充满趣味的运动
让学生们乐在其中
……
这些生机勃勃的运动图景
正是浙江学子校园里的体育日常剪影
近日
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
《关于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的意见》
提出八方面“二十条”举措
推进学生体质强健计划
浙江各级各类学校
正通过实实在在的探索
让学生们乐动善动
汗水与笑容齐飞
让体育课与学生“天天见”
如何保证学生有充足的运动时间?不少学校都提到了一个关键方法——精心安排、充分利用。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组织学生每日运动打卡,还开展音乐夜跑、校园广场舞、集体跳绳、班级拔河等体育嘉年华活动,举办“青禾跃动”系列体育赛事,“月月有赛事、周周有活动”的氛围日益浓厚。

▲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推行“六个一”体育素养提升计划:每生加入一个体育俱乐部,每周参加一次专项体育训练,每周参加一次晨跑锻炼,每年参与一项体育赛事,教师每两周与学生共同运动一次,确保毕业时每生掌握一项终身受益的体育技能。


▲作为全天课程的活力序章,杭州市紫云实验学校“60分钟专属运动”让学生们人人都能尽情投入运动中,感受出汗的快乐。

▲作为全天课程的活力序章,杭州市紫云实验学校“60分钟专属运动”让学生们人人都能尽情投入运动中,感受出汗的快乐。

▲杭州天成教育集团以“一校一品”跳绳特色为抓手,分年级在小课间开展短绳、长绳练习,大课间全校普及绳操、武术操。

▲桐庐县富春江初级中学创新实施“体能套餐”式大课间,分年级活动并提供“一生一策”运动指南。


▲每天大课间铃声响起,永嘉县瓯北中心小学操场上便热闹非凡:低年级学生在彩色运动垫上跳跃游戏,中高年级则开展竹竿舞、足球、篮球、彩绳跳等丰富多彩的运动。

▲绿城育华嘉兴长水实验学校丰富课间活动,将课间15分钟打造成“体育第二课堂”。

▲永康市城西中学构建“零门槛—合作式—兴趣型”课间体育活动体系,每天分三个时段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

▲磐安县文溪小学打造36分钟“花样大课间”,从热身到放松设计6个环节,通过专家指导和数据监测实现“私人定制”。

▲仙居县实验小学优化课间操内容,分年级开展长短绳、立定跳、运球等特色活动,形成“集体操+体能训练+技能提升”的课间模式。
让体育课变得有趣好玩
怎么让学生真正爱上体育课?浙江的答案是——通过引入特色项目、创新教学模式,让体育课变得有趣好玩。

▲ 温州肯恩大学开设飞盘、游泳、体适能、定向运动等多元体育课程,并构建“课堂+社团+赛事”联动体系。大学生们说,自己感兴趣的运动几乎都能在学校找到对应课程加入。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开展“职业+体能”第一课堂,全面推广课外智能锻炼、创设特色赛事IP,建立“一生一策”健康档案,打造体质智慧监测闭环,推行“过程性+增值性”双性评价。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发挥拔河特色学校优势,以校园千人拔河活动为载体,设置“校-院-班”多级赛事与趣味挑战,让学生通过“一根绳、一条心、一起拼、一定赢”感受拔河精神。

▲杭州市临安区高虹镇小学把体育课搬到了“户外”,丛林穿越、峭壁攀岩等活动让学生们在挑战中释放天性。

▲宁波市北仑区岷山学校引入体能、手环等智慧体育设备,开发花样跳绳操、地面游戏等特色项目,让学生乐动善动。

▲从低年级的“鼓面传球”趣味感知,到高年级的“障碍击球”竞技挑战,湖州市织里镇晟舍小学将同心鼓融入体育课教学,并根据学段分层设计。

▲浙江省平湖市实验小学在排球课上融入《夺冠》电影情节,设计情境训练,让学生们热情高涨。

▲海宁市王国维小学教育集团引入集多运动优势于一体的匹克球项目,开设趣味化体育课程。

▲衢州市实验学校教育集团新湖校区开发《沙球》特色校本课程,定期开展沙球联赛。

▲常山县东案乡中心小学将传统体育活动项目和民间游戏相结合,“常规+传统”融合的课堂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运动热情。

▲浙江省普陀中学创新开设学生喜爱的武术特色课,成立武术社团。体育教师不仅传授一招一式、一拳一脚的技艺,更注重培育学生英武不屈、坚韧不拔的意志与气概。

▲台州市路桥小学持续多年开展班班足球赛、班班篮球赛等活动。

▲玉环市城关第一初级中学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将“肩肘倒立”等技巧融入游戏化练习,提升学生的体质素养。

▲天台县街头镇中心小学将学生喜爱的音乐编成啦啦操加入大课间活动。
让运动在校园里“随时发生”
面对场地有限等现实难题,浙江各级各类学校因地制宜,努力破解资源瓶颈,借助人工智能等,尽力拓展校园运动空间。

▲杭州市钱塘区观澜小学通过AI智能设备实时监测学生运动数据,精准分析动作规范性,提供个性化训练建议。

▲宁波市北仑区新碶高级中学以AI阳光跑道为抓手,运动数据自动记录、无人值守,还能同步家长促进共育。

▲桐庐县洋洲小学将大课间活动分为两个时段,采用项目化轮转活动模式来解决学生人数众多与场地资源有限的矛盾,活动每8到10分钟进行一次轮换,学生可在一次大课间内参与篮球、足球、趣味游戏等4至6个不同项目。

▲永康市方岩小学在校园水泥地上铺设了运动悬浮地板,在保障运动安全的前提下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永康市城南小学围墙外的草坪就是天然足球场,大课间,学生们常常在教师带领下来一场田野里的足球赛。

▲衢州市衢江区东港小学开展挂杆活动,评选“挂杆王”激励学生参与。

▲温岭市城西小学全面开放运动器材,为学生们量身定制了1500多平方米的游戏化“能量岛”课间空间,让运动随时发生。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5Arj_mIUvh2njji8atu3E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