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媒体安防

媒体安防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媒体安防

温州日报:强化职教担当 赋能创新温州

——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以特色职教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

发表时间:2025-11-27 来源:彭魏滨 浏览量:

作为温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高职院校,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将自身发展“小逻辑”深度融入“建设创新温州”的“大逻辑”,以安防特色为根基,在人才培养、产教融合、产业赋能中构建起“办学跟着产业走、专业围着需求转、服务贴着地方干”的实践体系,为区域发展注入强劲职教动能。近三年,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 98%以上,留温率超52%,科研与社会服务竞争力跻身全国500所高职院校前15%,用实绩诠释了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的责任担当。

  锚定“人才强市”战略

  锻造有力支撑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安防工匠

  在5月21日市委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委员会上,副省长、市委书记张振丰强调要聚焦“人才强市”、擦亮“瓯越英才”名片,持续打好人才“引育留用”组合拳,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学校紧扣这一部署,精准构建人才培养体系。

  一是在专业布局上坚持“产业需求导向、精准响应对接”。围绕温州“5+5+N”产业布局,打造省级“双高计划”专业群1个,建成全省首个覆盖“风光储”全产业链的高职新能源装备技术专业群。动态布局数智安防、防灾减灾与应急救援、安全生产、新能源装备、数字商贸、创意设计等6大专业群,专业竞争力在全国安全类高职院校持续领跑。二是在育人模式上创新“一核引领、双育并行、三体共驱”机制。以高质量就业为导向,深化德技融合、赛教融合、专创融合,培养强城强温“生力军”。2024届毕业生就业对口率达84.09%,用人单位整体满意度达97.97%,各项指标均超全省高职院校平均水平。

  聚焦“产教融合”要求

  构筑高度适配温州产城建设的安防矩阵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命题,也是践行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科教融汇”要求的关键路径。学校秉持“校地共生、镇园校一体”理念,将办学阵地延伸至产业一线,构建“平台共建、资源共享、发展共荣”的协同发展格局。

  通过共建乐清、平阳产业学院,筹建泰顺、洞头学院,实现“专业建在产业链上、课堂设在园区里”,推动专业链、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贯通;成立温州市韧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温州市城镇管道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等平台,制定20个行业自律标准,创新平安温州安全生产标准建设和管理体系。引入AOA污水处理工艺建立温州瓯江口万吨规模污水处理厂,降低污水处理成本0.232元/吨。承担温州市“智慧应急一张图”等省市县数字化项目73项,在温州市空间治理和城市安全数字化领域参与的数字化项目占比达60%以上。

  紧扣“产业升级”方向

  开辟赋能温州提速打造“全省第三极”的安防赛道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创新温州”的核心任务。学校立足安防特色优势,主动对接温州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在服务地方产业顶层设计中锤炼办学特色,成为区域产业升级的“动力助推器”。

  一是赋能新能源产业提质增效。敏锐把握温州新能源产业发展契机,成立全省首个新能源学院。二是助力数字经济能级跃升。建立温州数据学院,支撑中国数安港建设,“政校企共建”数据标注模式入选国家数据局优秀创新案例,建设“职教AI大脑”。三是助推低空经济创新发展。2019年在全省率先开设无人机专业,成立温州市低空经济研究院,累计培训合格飞手超1000名,主导编制温州低空经济发展规划及相关实施方案,开发的低空经济相关应用场景项目获多个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项。

  坚定校地共生产教互嵌

  以特色职教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

  “十五五”期间,学校党委将紧扣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特别是市委对安防学院发展的相关指示要求,更加坚定走“校地共生、产教互嵌”的发展路径,精准对接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精心培养人才,精细提供服务,为温州冲刺“双万城市”、建设创新温州、提速打造“全省第三极”贡献安防力量。

  第一,准确把握建设创新温州、提速打造“浙江第三极”的战略部署,校准方位、找准赛道,谋深编好“十五五”规划。一是构建“扎根式”专业发展生态。围绕温州重点发展的新质生产力领域,重点布局“人工智能+应急安全”“数据安全+”、新能源安全、低空数字化运维等新兴交叉专业,推动专业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实现职业本科专业零的突破。二是擦亮数智安防领域“金字招牌”。发挥与省市应急部门的共建机制和资源优势,下沉产业园区办学,加快完善应急安全研发创新体系。三是打造赋能发展三级融合平台。坚持“以城育校、以校兴城”,构建“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共同体+县域产业学院”三级融合平台。

  第二,精准适配温州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以就业率、留温率作为评价办学治校成效的重要目标。一是以高就业率为目标,培养温州发展“用得上”的人才。深化德技融合、赛教融合和专创融合,探索产科教一体化、产学研训创一体化、中高职一体化等人才培养路径,培养专业知识厚、技能技术精、职业素养高、发展通道宽的复合型、融合型、创新型人才。二是以高留温率为目标,培养温州发展“留得住”的人才。联合龙头企业共建订单班、产业学院,做到“入学即入岗、毕业即就业”,实现留温率突破60%。

  第三,高标推进产教融合、校地合作,依托温州产业办学校,依托产城培养人才,实现教科人一体推动产业发展水平的整体跃升。一是支撑数安港加快打造千亿规模数据产业集群。优化“数安港”订单班培养机制,确保每年输送1000名技能人才。做强数据标注、数据资产入表、AIGC工作,依托智能体助力企业智能化改造。二是助力提速打造全国新能源产能中心和应用示范城市。立足平阳学院、乐清学院,服务平阳机电制造产业、乐清光伏制造产业。筹建洞头学院,长期服务深远海风电母港建设。三是赋能低空综合场景应用示范城市建设。筹建无人机专业群,建立低空经济人才培训基地、浙南低空飞手培训基地。牵头成立浙南无人机产业科创孵化基地。四是抢占脑机接口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建设脑机互联产业研究院及运营中心,赋能温州打造长三角脑机互联产业高地。

  作者系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原文链接:http://baozhi.wendu.cn/newspaper?showArticleDetail=true&docId=281260&curEdition=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