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下午,欧亚财团“传统文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系列讲座第一讲在我校东区智慧教室112开讲,浙江师范大学于逢春教授为师生带来了主题为“中日教育理念比较与启示”的讲座。
讲座中,于教授先分别从“‘双减’政策实施前的中国教育理念及状况”、“日本战后教育理念及状况”、“传统文化及教育观对现下中国教育理念的影响”、“传统文化及教育观对战后日本教育理念的影响”、“比较、经验教训与启示”等五个方面,阐述了中日教育理念的区别及联系。他结合个人精深的研究指出:“在东亚地区,无论是率先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日本,还是继之而起的亚洲‘四小龙’,抑或后来崛起的中国大陆,其经济成功,原因很多,唯有一种解释,几乎达成共识,即对教育的重视。”
灵活的事例和生动的语言是于教授讲课的一大特点,一个空洞乏味的抽象观点经由于教授解释,立刻柳暗花明。在后面的交流活动中,同学们还就自己个人学习问题,学科知识问题,还有考研、专转本的相关事宜向于教授进行了详细的询问,于教授也一一给予耐心的解答。活动现场气氛非常活跃。
此次讲座内容极具前瞻性和先锋性,不仅为师生带来了一场思维盛宴,更让大家深刻了解教育的重要性,对理解中日不同的教育理念与方式提供了有力引领。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人类社会需要通过教育不断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更需要通过教育来开拓新知、探索未知,从而使人类更好认识世界、建立更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
学者名片:
于逢春,辽宁丹东人,教育学博士。现任浙江师范大学教授、边疆研究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上海大学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春大学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边疆学、地缘政治学及中国边疆历史与现状。是“中国疆域五大文明板块理论”构建者;是国内最早运用民族主义理论,探讨近代中国如何在一个多民族帝国中构筑民族国家的研究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