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意陪伴‘我要学’的家长朋友成为‘有温度’的人,成为身边人的‘家风营造志愿者’!”近日,温州市瓯海区家风营造志愿者培育计划在温州市瓯海区新桥街道启动,该培育计划发起人林旦玲老师在“家风营造互助小组”读书会中这么说。这样的读书会已连续开展四年,林旦玲几乎每个周末都参加。
林旦玲是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安全管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是温州家风家教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同时也是温州市家庭教育专家团成员。
今年41岁的林老师,自2004年6月从浙江师范大学本科毕业以来,始终坚守教育岗位,长期从事学生思政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曾在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担任过思政辅导员及校团委、党委宣传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人,也曾在国有企业温州交运集团工作过。在在东方学院期间,她曾在浙江省社科联挂职锻炼过1年,现在职攻读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博士学位,研究主题是学校全员家庭教育指导。
问及为何关注家庭教育,林老师说:“通过与高职学生的深入沟通,我发现很多高职学生的家庭情况与成长环境不容乐观,很多父母或学生都为对方不理解自己、亲子冲突激烈而痛苦。很多老师对高职学生也缺乏理解,容易引发师生冲突。如果老师能从家庭成长环境来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与行为表现,对学生多一些接纳,帮助他们做好家庭沟通,学生得到身边人的理解和信任,就能获得很好的职业发展。”
在浙江省社科联与温州交运集团的工作经历,让她跳出“教育”看教育,促成了她“大教育观”的形成和“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视角。尤其在省社科联挂职锻炼期间,她认识了一群长期从事家庭教育研究与社会服务的有志之士,她一边学习家庭教育,一边科普家庭教育,并通过攻读教育博士学位的方式,明确了未来长期从事家校社协同育人研究、科普与实践的志向。
2020年9月,她离开温州交运集团,入职安防学院,重新回归学生思政工作管理岗位。近年来,她跟其他辅导员通过家校共筑育人“五色圈”,成功帮助20余名学生走出抑郁,顺利完成学业,并获得良好的职业发展。安防学院首批德育案例仅有两例,林旦玲领衔的《家校共筑育人“五色圈”》就是其中之一。
2022年9月,在安防学院党委的支持下,她有力推动了温州家风家教研究中心的成立。该中心同年被温州市社科联授予温州市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此后,林老师带领的辅导员团队开启了科研科普、队伍培育与社会服务齐头并进的新探索。2023年初,她与其他家长共同带领的读书团队,荣获温州市2022年度优秀阅读团队称号,受到温州市委宣传部表彰。
2023年下半年,她带着全体辅导员、班主任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家校沟通工作,并走到一些学生家里开展家访工作,或给家长送去孩子在大学期间的成长收获反馈,或与家长沟通如何协助孩子解决自身发展的困难,或去看望请假在家的同学。一位温州本地的新生家长说:“我从没想过大学老师还会来家访,这真是意外的惊喜!”辅导员卢清说:“林老师常常跟我们说,也许一个学生的成长对于国家、对于社会是微不足道的,但对于一个家庭是至关重要的。孩子安好,父母便安心;父母安心,家便安定;家安定了,社会也就和谐稳定了。”
如今,每个周末,林老师除了带“家里的娃”,其余时间不是到学校陪“校园里的娃”,就是在跟很多家长孩子一起读书交流,实现“抱团带娃”。通过读书会,她的姐姐、表姐、同学、同事等30多个家庭,都顺利解决了家庭教育困惑,优化了家庭关系。很多父母表示,平常上班忙,周末带娃累,只想躺平休息,没有时间学习,更不要说做社会服务了。但是林老师可以把工作、学习、带娃和社会服务安排得妥妥地,每个看到她的人,都觉得她“总是乐呵呵地”。
有人问林老师:“你为什么总能保持这么好的状态?”林老师说:“我看过一部电影《将爱传出去》,说的是一个男孩有一个‘改变全世界’的理想,他首先去帮助三个人,并倡导受益者再去帮助另外三个人,以此类推,将爱传出去……总有一天,这世界所有的人都会得到别人的帮助。‘将爱传出去’也是我的理想。”
编辑:李晓华
原文链接:四年!每个周末!作为高校教师的她选择这样过…… (cztv.com)